糖尿病患的足部照護
引用 (32)



糖尿病是全球非常注目的疾病,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的統計,糖尿病近幾年來一直位居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的第五位,而其中足部問題是糖尿病病患常見的慢性併發症之一,據統計,糖尿病患者因足部問題發生截肢的危險率是非糖尿病人的15倍。
要預防糖尿病足部問題,最重要的是定期檢查與正確的足部照顧知識,平常做好血糖控制,才是真正的預防之道。
以下簡單介紹足部護理原則:
一、每天檢查雙腳:
檢查趾甲、趾頭、腳底、足背及趾縫間等部位有無發紅、腫脹、起水泡、傷口、厚繭、雞眼等。
二、每天洗滌雙腳:
洗腳水水溫約37℃,並應先以手肘、手脕、水中溫度計、或請家人試水溫。洗乾淨後,用柔軟毛巾擦乾,並特別注意趾縫間的部位。
三、 潤滑足部皮膚:
可塗抹綿羊油的乳液(需注意不含酒精成份)。但不可塗抹於腳趾之間。
四、定期修剪趾甲:
可用溫水浸泡(水溫37℃時間約5分鐘)軟化趾甲後再修剪。請用趾甲剪,千萬不可用剪刀。趾甲應平行修剪,勿剪尖頭或深入兩側角邊。若有嵌入性趾甲,應請教醫師切勿自行處理。
五、正確處理雞眼與厚繭:
可用溫水浸泡 5分鐘後用手把式浮石磨除厚繭。若仍無法去除或有局部發紅,應請教醫師。
六、穿著合適的鞋襪:
1. 宜穿著大小適中、柔軟、具有鞋帶或魔術膠帶的包鞋;勿穿著涼鞋、日式拖鞋、高跟鞋。
2. 買鞋應在傍晚時最適宜,因為此時腳的體積最大,才不致於買到太小的鞋子;若左右腳大小不一樣,買鞋應以大的腳為主。
3. 鞋子的尺寸應合腳舒適,最長的腳趾與鞋內前緣之間應留有空隙,其大小約為手姆指指甲的寬度,以免增加腳趾的壓力。
4. 穿著新鞋時第一天不超過一小時,其後每天增加一小時,約一週左右才可正常穿著;每次脫鞋後需檢視雙腳有無破皮情形。
5. 至少有兩雙鞋子替換。
6. 每次穿鞋前應檢視鞋內,確定沒有異物。
7. 選擇透氣、吸汗的白色棉襪或毛襪,襪子避免過緊或過鬆。
七、正確處理傷口:
清潔小傷口可用非酒精性優碘由內向外環型消毒,再用生理食鹽水或煮沸的冷開水清洗,並用紗布覆誧Y可。需每日觀察傷口是否有發紅、長膿、潰爛、腫脹等感染症狀,若有需立刻就醫。
八、改變生習慣:
1. 無論室內或室外,千萬不可赤腳走路,尤其避免走在健康步道或沙灘上。
2. 不要吸煙。
3. 不用熱水泡腳或用熱水袋、電暖氣、電毯來保暖。
4. 避免久坐、久站交叉雙腿或盤腿。
要預防糖尿病足部問題,最重要的是定期檢查與正確的足部照顧知識,平常做好血糖控制,才是真正的預防之道。
以下簡單介紹足部護理原則:
一、每天檢查雙腳:
檢查趾甲、趾頭、腳底、足背及趾縫間等部位有無發紅、腫脹、起水泡、傷口、厚繭、雞眼等。
二、每天洗滌雙腳:
洗腳水水溫約37℃,並應先以手肘、手脕、水中溫度計、或請家人試水溫。洗乾淨後,用柔軟毛巾擦乾,並特別注意趾縫間的部位。
三、 潤滑足部皮膚:
可塗抹綿羊油的乳液(需注意不含酒精成份)。但不可塗抹於腳趾之間。
四、定期修剪趾甲:
可用溫水浸泡(水溫37℃時間約5分鐘)軟化趾甲後再修剪。請用趾甲剪,千萬不可用剪刀。趾甲應平行修剪,勿剪尖頭或深入兩側角邊。若有嵌入性趾甲,應請教醫師切勿自行處理。
五、正確處理雞眼與厚繭:
可用溫水浸泡 5分鐘後用手把式浮石磨除厚繭。若仍無法去除或有局部發紅,應請教醫師。
六、穿著合適的鞋襪:
1. 宜穿著大小適中、柔軟、具有鞋帶或魔術膠帶的包鞋;勿穿著涼鞋、日式拖鞋、高跟鞋。
2. 買鞋應在傍晚時最適宜,因為此時腳的體積最大,才不致於買到太小的鞋子;若左右腳大小不一樣,買鞋應以大的腳為主。
3. 鞋子的尺寸應合腳舒適,最長的腳趾與鞋內前緣之間應留有空隙,其大小約為手姆指指甲的寬度,以免增加腳趾的壓力。
4. 穿著新鞋時第一天不超過一小時,其後每天增加一小時,約一週左右才可正常穿著;每次脫鞋後需檢視雙腳有無破皮情形。
5. 至少有兩雙鞋子替換。
6. 每次穿鞋前應檢視鞋內,確定沒有異物。
7. 選擇透氣、吸汗的白色棉襪或毛襪,襪子避免過緊或過鬆。
七、正確處理傷口:
清潔小傷口可用非酒精性優碘由內向外環型消毒,再用生理食鹽水或煮沸的冷開水清洗,並用紗布覆誧Y可。需每日觀察傷口是否有發紅、長膿、潰爛、腫脹等感染症狀,若有需立刻就醫。
八、改變生習慣:
1. 無論室內或室外,千萬不可赤腳走路,尤其避免走在健康步道或沙灘上。
2. 不要吸煙。
3. 不用熱水泡腳或用熱水袋、電暖氣、電毯來保暖。
4. 避免久坐、久站交叉雙腿或盤腿。